• 精准扶贫
  • 精准扶贫

    UNIVERSITY OF SANYA
  • 精准扶贫路上,我们用爱前行
  • 栏目:精准扶贫发布:2019-08-16浏览:
  • 6月25日,三亚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暑期精准扶贫调研”的陵水调研队——星辰队,做好充分的准备,怀揣十足的爱心,乘坐着潮鸣电掣的高铁从学校出发,正式开始了从6月25日到7月8日,对文英村和坡村中的英歌罗、老灶村、万家、良亚、进中等二十几个村小组的调研。

    此次调研主要的宗旨是充分利用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尽志愿者们最大的力量,通过问卷调查及与村民谈话、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与追踪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为政府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和增强致富能力等方面制定政策时提供材料。团队认为,在调研中一定要先相信再去做,在“精准扶贫调研活动”中,对工作有着可以服务到农民、会促进农村各项扶贫政策实施、推动部门工作,同时还能锻炼队伍的根本认识与绝对信心。

    带队的赵方方老师刚刚将志愿者带至旅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外面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这场大雨便伴随着调研工作的开始,我们寻找到了比较了解当地农村各方面状况的能够带路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渐渐地能够与村民自如的沟通,开始一步步更深入的了解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亲身了解到了一些村民目前比较艰苦的生活情况,这让大家感到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但同时,通过有几户村民的叙述,也了解到村委会在这几年也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村民的生活正逐步向好靠近,从村中干部、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各界对农民的关心氛围中,调研团队感受到了村中的和谐与宁静。政府提供的鸡、鸭、鹅苗和果树种子等物资都很实用,特别是坡村正在推进的红色旅游村的建设,给村里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展。坡村作为邻水县第一书记的家乡,政府正努力的将它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村,这里是曾经的抗日根据地,我们在路上看到了很多游客为这里的红色旅游项目而来,正是因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这村子里的道路、村容环境与村民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大家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因为村子所在的地理位置等因素,这个村的村民往往喝不上较为干净方便一些的井水,如今的喝水难成为了困扰这个村很多村民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在我所调研的地方恰好遇见了村长家里的孩子,他带我见到了村长,并麻烦村长给我讲了一些村庄的情况,村中正在慢慢兴起的以种龙眼、槟榔为主的农民合作社是村长认为可以让贫困家庭尽快脱贫的一种办法。通过这十几天的调研,我更加认为非物质性的帮助对村民来说很重要,在问到村民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时,绝大部分村民都会选择希望政府提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且村民们也普遍认为导致自己家庭无法脱贫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一些村民说,政府提供的鸡、鸭、鹅苗和其他类似物资也都因缺乏养殖和种植技能而导致存活率低,但有一部分村民就算能够将一部分种苗养大,也大都因为在附近无处可卖,拉到镇里较远,其成本高的原因而只供自己家食用,这使村民们最后实际的收益不高,而他们直接转卖这些政府提供的物资,则会导致他们无法根本脱贫,所以,我认为培育农村交易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才能使扶贫事业繁荣发展。

    由于陵水县的雨季或台风期都会遭遇暴雨和强风,很多村民在暴风雨来临时会有很大的危险,这时,家里房子经不住自然灾害的村民只能被组织去临时避难所或去朋友家,在其他地方生活的几天里也经常会没水没电,并且,避难所地方狭小,有时甚至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非常不方便,而现在村里正在分批次不断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这里的住房改造计划,给予住房条件被评为危房或居住条件极差的居民免费建设新房子的帮助,新建的房子稳固且内部居住环境很好,村民们也安心了。可随之而来的后续问题也不容忽视,在这两年几次自然灾害过后,新建的房屋也开始出现了破损的状况,而有的村民家里只有年岁已高的老人在家里,孩子常年都在外地,无暇照顾家里的事,大部分村民也只会对原来的老房屋进行修补,如果政府不对新建的水泥房提供修缮的帮助,他们将无能为力。通过对现在正在接受精准扶贫政策帮扶的贫困户的了解得知,如今,他们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再加上政府每月的经济补贴,被评为贫困户一年以上的家庭,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还可以有剩下的富余积蓄。

    在询问一些村民生活情况时,有一些村民会忸怩不安的不语,也有一些村民带有防备的与我相处,我发现不少村民在与我交流时,眼神在不自觉的躲避,无论是何种表现,只要是我觉得他们有不自然的表现,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在面对我们时的不自信,这或许就像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所认为的:“在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的那样,他们害怕遭遇“城里人”表现在任何方面的歧视,这也是我们作为社工,以后在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村庄转变社区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让农民适应城市生活,不能是仅一味的想办法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素质,还要在全社会建立根本的、彻彻底底深入人心的“乡村友好”的风气,虽然可能有人总是觉得部分农民不懂城市规矩、思想比较僵化,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的心是真诚的,他们这一辈子所拥有过的淳朴是我们很多人缺乏的。

    “三下乡”活动提高了大家在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能力,增长了在课本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经历了平常经历不到的人与事,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村中的一些老人的讲述,我对村里的历史有所了解,感受到老人们对国家与党有着深深的热爱,他们虽然并不富裕,但他们淳朴的信仰与精神却感染了每一位志愿者。平常在这样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一定会取消所有的户外活动,可在这几天中,每当我感到辛苦时,都会因自己手上的这些能为学校提供研究资料,会给村民带来更好生活的工作而感到精力充沛,也因能体会到这种精神力量而自豪。

    通过本次调研,对于“如何脱贫”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学知识。科学是致富之本,而我们所去的两个未全部脱贫的农村中,恰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村民们普遍只懂得使力气,却不懂得用技巧,他们对于学习知识文化缺乏信心,遇到需要动脑的事情时,往往怕麻烦、很拒绝。其次是:改恶习。在我们去的不少村小组中,从门口到休闲的区域基本上都摆着麻将桌,而村民们在打麻将或打牌时,往往都要赌上十几到二十几元不等的钱财,一局结束,输钱的耸拉着脑袋,垂头丧气,赢钱的能赚上百元,吆喝着请大家吃吃喝喝。我们还在其中一个村小组中了解到,有一户人家正在盖一栋在村中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的比较豪华的三层洋楼,村里人都知道他们这户人家是通过中彩票的方式才能建起这样的房子,所以这样促进了其他村民买彩票的欲望。这些“不良标志”竖立在村中,必会增加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这无疑会一点点吞噬掉村民原本认为越努力越幸福的信念。

    在调研团队离开时,天空中又下起了倾盆大雨。脱贫攻坚战已然进入到了决胜时期,大家也感受到了村中的未脱贫户正在同“精准扶贫”政策相互配合,打着疾风暴雨般的脱贫攻坚战,期待着下次来时能看到全面脱贫的文英村与坡村。

    (文/图:张一帆 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