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准扶贫
  • 精准扶贫

    UNIVERSITY OF SANYA
  • 调研手记——水富村的手工牛皮凳
  • 栏目:精准扶贫发布:2019-08-14浏览:
  •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水富村恐怕是昌江最年轻的移民村,但它有一个古老而不复存在的名字——牙迫,早先位于大山深处的王下乡,后来由于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难以脱贫,2003年才整村迁至现址。
    虽然远离老村,但是,生活日渐富裕的村民并没有忘记原来的手艺,很多村民仍然能熟练地制作传统的牛皮凳。在老一辈的努力下,制作牛皮凳的工艺从没有断绝。  村里的长辈告诉我们,制作一张牛皮凳,需要牛皮,藤条,还有乔木。牛皮有两种,水牛的或黄牛的,藤条来自大山,霸王岭之类的都有,粗细两种规格,通常是下粗上细,还有一种就是在黎语里称作“赛胜”的,韧性较强的乔木。
    一般来说,做凳子,要备料,现在,通常是先在农贸市场上买,买不到才会到山上找,这到山上找,就有很多门路了,只要是大山,基本都有,但是有很时候运气不好,也会找不到,这时候,就要回到王下乡的山里找。找好了原材料,就需要晾晒藤条和木框,然后,将干的藤条和木框集中到厨房简易的杂物架上,接受烟熏,越久越好。这样可以防止虫蛀,比用什么防虫药都管用。
    村里的牛皮凳能手林明忠委员告诉我们,需要做凳子时,主人就取下藤条和木框,用对半开的细藤条,将粗藤与一上一下、一大一小两种木框连接绕紧,粗藤起着承重的作用。如此一来,一张凳子的雏形就形成了。  接着,再找来一张干的牛皮等,套上去,打孔,然后用藤条固定。一张凳子就此完成。
    林委员说,凳子做好之后,一般,还要继续晾晒,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坐的越多,越久,就越敞亮,村民就越喜欢。林委员拿着他的凳子,自豪的跟我们介绍。
    (文:昌江调研队神锋队 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