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涵,三亚学院法学院19级法学专业学生,现已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
逐步深入,便有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否重要,该如何培养?”这是每一个法学生最初的疑惑,也是他们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杜若涵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很多的同学在新生时期对于法学没有系统了解,没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是很正常的,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被培养,比如阅读法学相关的书籍、观看电视剧、电影等。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更能助长学习的兴趣,比如欧美的影视作品,可以让同学们对英美法系有一些基础的了解和学习,对同学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兴趣的培养需要不断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浓厚的兴趣也不是一时就可以培养的。
鸿鹄之志,不渝追求
初入大学校园,她便有了坚定的考研目标,对于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为自己的目标不停的努力,激励自己朝目标不断地前进。而如何寻找自己的目标,同时也是同学们大学四年甚至人生的问题。杜若涵认为法学新生可以通过多看书,了解相关的知识并不断的实践来学习,巩固法学专业知识,形成对法学系统的了解,多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交流,开阔视野加强问题意识,培养法学系统思维,在对法学的了解的深入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考研专业的选择中兴趣也是重要的参考方向。关于考研专业的选择,杜若涵选择了较为冷门的社会法学专业,是基于杜若涵自己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她对于未来发展的考虑。
凡事欲其成功,必要付出辛劳和汗水
拼着一切代价,奔赴你的前程,美好的前程需要自己的不断拼搏,广大的法学院新生面对日渐困难的考研、考公目标,可能在大一、大二就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感,不知怎样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杜若涵认为大一、大二是同学们享受大学时光最好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只应该对法学知识进行积累,也应该进行全方面的发展,在全方面的学习中,同学们的心态会逐渐成熟,对自己的目标会不断明晰,同时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段时间内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培养良好的习惯,磨练自己的意志,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不断地追寻自己的目标。
而到了大三开始比较专注地投入到考研这一重要目标之中去,确定方向明确目标。到了大四就要考研和准备毕业。在这个考研的准备阶段,杜若涵认为制定计划非常重要,有充分的计划制定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同时计划的完成情况也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杜若涵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检查本月计划的完成情况,并对下个月的学习任务进行分配。从月计划精准到周计划,从周计划明确到日计划,不断进行调适和复盘。关于英语的学习,对于英语的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她认为单词和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同学们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如何安排进度,都不能忽视对于单词的背诵和阅读的练习。关于政治,建议大家还是在计划的过程中重视,尽可能早地开始。
从四年的学习经历来看法学是艰苦,但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想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之付出相符的努力才是成功之道。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十分重要的,同学们战线不宜拉得太长,后期及其容易焦虑、疲惫甚至放弃。按部就班的完成计划、专注自己、少在细枝末节上计较得失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去“获得”。
美丽的成果,更进一步的阶梯
再一次回顾大学四年,杜若涵表示取得成就固然重要,但任何“成就”都只能代表过去,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业,没有取得成就并不能定义是否优秀,也不能决定是否成功。平凡的我们在这一段进一步再进一步过程中,心态成熟,对法学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更为宏观的认识,培养法学思维,学会从各方面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和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都是未来坚实的底色。是未来成功的基石。
杜若涵对自己考研考上华东政法大学是激动的,同时也是谦虚的。身边有许多的同学也选择了同样较高的目标,也付出了与之相符的努力,可惜可能因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遗憾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不是他们其中比较优秀的那一个,只是他们其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其实很多学长,学姐也都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要相信自己敢想、敢做。考公,考研上岸没有大家想的困难和遥远,就如胡适所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希望同学们在过程中收获自己的喜悦,期望大家未来的成果。
文字:孙睿嘉 杜若涵 图片/图片处理:杜若涵 编辑:刘苇 审稿:曹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