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传奇:探索法律精神的化身与古老智慧之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9-07浏览次数:0

"在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有一种神秘而公正的生物,它名叫獬豸,被誉为法律的象征。它不仅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能用其独特的智慧维护世间的公平正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这个古老而迷人的故事,探索獬豸如何以其非凡之力,成为法律精神的化身,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法律文化与智慧。准备好揭开獬豸神秘面纱了吗?我们的传奇之旅,即刻启程!"

獬豸(xiè zhì)是中华法律文化的典型象征物,其既是法律严明的标志,也是执法官清廉公正的化身。作为一种符号化的艺术表达,獬豸与法律之间相伴相生,互为表里,传递出法律威严、神圣、公正的深刻内涵。关于獬豸的传说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这一执法如山的司法神兽也流传到了朝鲜半岛,被古朝鲜推崇为守护正义、驱凶辟邪的瑞兽。


獬豸的法律意涵

獬豸,又作獬廌、解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能辨是非、定曲直的神兽,其体形或如牛、或如羊、或如鹿,历来莫衷一是,因其额上顶有一角,故又被称为独角兽。獬豸见人争斗时,会以额上独角顶向理亏之人,甚至会将罪大恶极之人直接顶死,故犯罪者见之往往不寒而栗。《异物志》曰:“北荒之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不正者。”

正因獬豸这一“触不直者”的特性,使其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法”的古体字“灋”,是一个极富意象的象形文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阐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该字结构中的“廌”指的就是獬豸,取其正直、公正之意。

相传,皋陶被虞舜任命为司法官后,审判疑案多用獬豸,以明是非。“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此则神奇瑞应之类也。”汉魏时期的石刻艺术——《皋陶治狱图》画像石上,描绘的就是皋陶借助獬豸断狱的情形。画像石中的獬豸身形似鹿像羊,其头部低垂、前足弓起作抵触之状。站在獬豸身后的皋陶头戴獬豸冠,轻抚獬豸。而被獬豸顶触之人,则呈仓皇后退之态。

随着人们对神异思想的尊崇和敬畏,獬豸决讼的神判观念在两汉之际得到了确立与巩固。伴随着法律文化的世代传承与积淀,獬豸公平正义、刚正不阿的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历代随之留下了“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邪同獬廌触,乐伴凤凰听”“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等诸多歌颂獬豸刚正不阿品格的名诗佳句。此外,苏轼在《艾子杂说》中也讲述了一则关于“獬豸辨好”的寓言故事:

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

苏轼在此借艾子之口,将辨恶触邪的獬豸引申到了官场,借以讽刺当时官场中奸臣和贪官之多,并发出了“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神兽的话,我想它就不用再寻找其它食物了”的感叹。

经过各种文艺作品的渲染,久而久之,獬豸的形象更富于神秘与传奇的色彩,并化身为中华法律文化的图腾与法律艺术的象征。而这一关于獬豸的传说也流传到了朝鲜半岛。在古朝鲜,指佞触邪的獬豸同样被推崇为守护正义的司法神兽,执法官被人们称为“獬豸官”,作为朝鲜王朝“三法司”之一的司宪府则须履行“指便佞而效獬豸之触”的职责。

文字:王琳琳 文字编辑:王司浩然 图片:网络图片处理:网络 编辑:宋嘉琪 审核:曹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