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三亚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郭成主持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项目申报指导会”在书明楼圆满举行。60余名怀揣科研梦想的法学院学子齐聚一堂,在名师点拨下系统掌握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策略与核心技能,为创新实践能力跃升奠定坚实基础。
名师精授:解锁科研申报“金钥匙”
郭成副教授结合历年指导国家级项目的成功经验,聚焦三大核心能力提升:
前沿洞察力——解析如何立足海南自贸港法治建设需求与全球数字治理趋势,挖掘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选题;
逻辑建构力——拆解申报书撰写逻辑链,从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到技术路线设计,强化严谨学术思维;
跨学科整合力——通过真实案例展示法学与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国际商贸等领域的创新融合路径。
“郭老师用往届学长从选题迷茫到国家级立项的蜕变案例,让我们看到科研能力是可以系统性培养的!”2023级本科生王同学感慨道。
体系支撑:厚植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法学院以国家级大创项目为牵引,构建“双轮驱动”培养生态:
顶尖导师智库领航:由禄正平教授、杨明教授等20余位资深学者与实务专家组成导师库,提供“选题-研究-转化”全周期指导。近三年累计孵化省级以上高质量科研项目50余项,助力学生斩获全国法律文书大赛、自贸港法治创新案例赛等多项荣誉。
自贸港实战熔炉锤炼:依托学院合作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海南国际仲裁院等校外实践基地,学生项目直接对接跨境贸易纠纷、数据合规审查等真实业务场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打磨法律思维与创新能力。
育人成效:科研训练淬炼
未来法治人才核心素养
法学院通过大创项目体系化训练,实现学生能力多维提升:
学术功底进阶:学生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比例逐年提升,文献分析、实证调研与学术写作能力获学界认可;
职业素养奠基:项目实践深度锤炼复杂案例解析能力、跨学科协作意识及解决方案设计思维,为法律职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思维潜能激活:即使未获立项,学生在申报过程中强化的逻辑推理、文献检索与批判性思维,已在模拟法庭辩论、实习项目攻坚中转化为显著优势。
文字:法学院 文字编辑:法学院 编辑:刘馨阁 审核:王子龙 胡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