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采访|直击三亚学院法学院(自贸港国际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采访现场

发布者:王子龙发布时间:2025-10-25浏览次数:327

 新生采访

问:同学你好,能讲讲你现在的心情与感受吗?

答:我的感受是有对大学生活不确定性的忐忑,但同时也对未来的四年充满了期待。

问:今天的开学典礼,和你之前想象的相比,是更隆重、更温馨,还是有什么不一样?

答:这次开学典礼比我想象中还要温馨。整个流程没有过多复杂的仪式,无论是领导的致辞、老师的寄语,还是学长学姐们的表演,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自然流畅。学院还为我们准备了手幅、荧光棒等小物品,每一处细节都让我感受到学校和学院对我们真挚而热烈的欢迎。

问:观看了开学典礼,你是否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有了新的目标?

答:观看开学典礼后,我对未来四年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学习上,我会紧跟课程节奏,主动攻克专业难点,争取每门学科都扎实掌握,为后续深造或就业打牢基础。课余时间,我计划多参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在提升沟通协作能力的同时,用行动传递温暖。生活中,我会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内耗,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规律作息、专注成长,让大学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问:如果四年后,毕业时你能够给现在站在这里的你发一条短信,你希望短信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会说,恭喜你顺利毕业,所有的目标也都稳稳实现了。你没辜负当初的期许,更没辜负身边人的期待。即将踏入社会,愿你记得此刻的热忱,守住初心,继续带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冲劲往前走。

问:开幕式上听到的哪句话或哪个环节,让你对大学生活突然有了实感?

答:当我看着周围的同学们为自己佩戴上校徽时,我突然有了实感。听着台上的掌声,我才真切觉得,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所大学的一份子了。

问:回顾整个开幕式,你最想拍照记录下来的是哪个画面?

答:最想记录的画面是大家折完纸飞机一起扔向天空的那个画面,因为这个环节将我们新生的青春与活力展现了出来,也表达了我们站在一个新起点对未来、对前程的一种美好祝福。

老师采访

问:老师您好,您认为开学典礼对于一所大学和她新生的精神纽带而言,最重要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开学典礼对大学与我们法学院(自贸港国际法学院)的新生精神纽带而言,最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完成传承身份认同的双重联结。它让新生直观感受大学的教育精神底蕴,让从校训里大学不再是抽象校名,新生与学校也不再是孤立个体,双方身份得以紧密相连。有助于新生设立精神坐标,开启与学校同频共振的成长旅程。

问:站在老师的角度,当您看到台下坐着的这一张张新面孔时,您内心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是感到责任重大,还是充满期待?

答:看到台下的新面孔,我内心更多是期待责任交织的暖流,而非单一情绪。期待源于他们眼中的澄澈与朝气,这让我想起法律领域最珍贵的初心”——对正义的纯粹向往,我盼着这份热忱能在未来四年生根发芽。责任则藏在法律人的身份里,他们即将手握法律知识的工具,我有责任帮他们校准价值观,让他们既懂法条的严谨,更守内心的底线,这份育人铸魂的责任,是看到他们时最沉甸甸也最温暖的感受。

问:您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您对25届新生最真挚的期许和祝福吗?

答:愿你们在未来四年,既能在法条的字里行间读懂法理的温度,不被枯燥条文磨灭对公平的追求;也能在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的实践中,学会用法律武器守护弱者权益。更愿你们走出校园后,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守住不偏不倚、心存敬畏的初心,让法治信仰成为人生底色,做照亮社会正义之路的点点星光。

工作人员

问:同学你好,作为这次的工作人员,你觉得一场成功的开学典礼,对于新生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答:我觉得成功的开学典礼,对新生最重要的意义,是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学校和学院的欢迎热情与诚意。从提前布置的会场,反复核对的流程,再到现场的发放活动道具等等工作,每处细节都在传递你被期待着。这份暖意能快速消解新生的陌生感,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独自闯入新环境,而是被整个校园真诚接纳,从而更快融入这里。

问:今年开学典礼的准备工作,你觉得和往年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或新的亮点吗?

答:今年最特别的是多了折纸飞机和集体戴校徽环节。新生们在一起叠纸飞机,在典礼的尾声一起放飞,特别有青春感。另外新生集体戴校徽,比往年更有仪式感,既拉近距离,也让新生更快有了归属感

问:从一年前坐在台下的新生,变成今天的工作组织者,这种角色转换给你带来的最奇妙的感受是什么?

答:最奇妙的是从被温暖传递温暖的转变。去年坐台下时,是工作人员帮我化解紧张;今年站台上,换我为新生指引方向,这种身份互换的共鸣感,让我更懂开学典礼的意义。

文字:郑婕妤 文字编辑:王琳琳 图片:法学院通讯社 图片处理:法学院通讯社 编辑李相桦 审核:王子龙 曹添 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