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践|青春力量守护公共利益:一名法学实习生的公益诉讼实践与思考 ——记云阳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实习经历

发布者:王子龙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85

我是法学2402班的学生孙博扬,为响应法学院(自贸港国际法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大一实习号召,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实务操作能力,自2025年7月6日至8月31日,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公益诉讼部门)圆满完成了近两个月的检察官助理实习。本次实习以生态环境与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为核心方向,严格按照“适应融入—实战操作—专项参与—总结提升”的阶段性计划推进。通过深度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全流程,我将课堂理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全方位成长。

一、深度参与:在公益诉讼一线淬炼本领

实习期间,在带教检察官的悉心指导下,我快速适应了第五检察部工作节奏,全面参与公益诉讼案件从线索核查到整改跟进的各环节,扎实锤炼专业本领。

(一)诉前监督跟进:筑牢公益保护第一道防线

我深度参与诉前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核查工作,重点跟进江口企业排污口整改案件。为了确认江口企业排污口整改效果,我前往现场实地核查排污口是否封堵、废水排放是否达标,并调阅了行政机关出具的《整改通知书》和《验收报告》等官方文书,核实整改措施落地细节。基于核查结果,我规范撰写《整改核查报告》1份,以客观数据与现场观察为依据,明确认定整改达标,切实体会到公益诉讼诉前监督对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二)普法调研联动:搭建法律与群众的沟通桥梁

我积极参与了普法宣传与专项调研活动累计发放《公益诉讼知识手册》5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2次,内容涵盖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群众线索举报渠道”“公益损害维权途径等关键问题。同时,我认真记录群众反馈的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保护”“拓宽基层线索举报渠道等意见建议,形成调研记录并提交部门,为后续公益诉讼工作下沉基层提供参考。

二、直面挑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主动正视自身不足,通过请教学习与自主钻研,逐步提升专业判断能力。初期分析某企业违法排污线索时,我对生态环境公益损害程度的认定缺乏精准把握,存在判断标准模糊的问题。发现不足后,我第一时间向带教检察官请教,明确核心争议点;同时自主查阅《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系统梳理生态环境损害认定的法定标准与实务考量因素,最终形成逻辑完整、依据充分的线索分析报告,有效提升了线索研判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三、总结体悟:以检察实践筑牢职业信念

此次实习是我从法学理论迈向司法实践的关键一步,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坚定了投身法律事业、守护公共利益的职业初心。

(一)专业素养实现系统性提升

全面熟悉公益诉讼案件从线索受理、初步核查、立案审批、调查取证、诉前检察建议制发至整改跟进的全流程操作规范,明确各环节法定要求与实务要点。通过办案实践,深入理解《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规定》等核心法规的适用场景与具体条款,实现从“知晓条文”到“理解应用”的转变。熟练掌握《公益诉讼线索核查报告》《诉前检察建议书》《整改核查报告》等专业文书的写作框架、内容要素与表述规范,累计参与撰写、修改文书4份,文书质量得到带教检察官认可。

(二)职业信念得到根本性强化

通过参与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我深刻认识到“公益诉讼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深刻内涵,切实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在检察工作中的落地实践。带教检察官们严谨、细致、求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每一份证据、每一份文书都关乎公共利益与司法公正。

此次在云阳县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实习经历,为我今后的法学学习与法律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法科学子,我将以此次实习为起点,持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务能力,未来积极投身公益司法事业,以青春力量践行法律使命、守护公共利益。

文字:孙博扬 文字编辑:李佳欣 图片:孙博扬 图片处理:孙博扬 编辑李相桦 审核:王子龙 胡宏雁 林琳